品牌营销专业搜索
相 关 文 章
最 新 文 章
- [品牌诊断]-麦斯威尔,最走心的浪漫撤
- [品牌诊断]-“天鹅可飞,孔雀难鸣”—
- [品牌战略]-也谈品牌战略架构
- [营销策划]-湖北“秘源玛卡酒项目”操
- [品牌战略]-品牌定位,你是要做自己?
- [品牌诊断]-浅析奇瑞路虎品牌架构设计
- [营销诊所]-我在营销上犯过的四大错误
- [营销策划]-华丽转身的“新希望”:互
- [营销策划]-营销策划中的策略定义
- [品牌攻略]-15年关于新品牌的六场“
- [市场纵横]-消费认知的“破与立”
- [营销策划]-营销中不同角度观察消费者
- [品牌攻略]-工业品企业为什么需要品牌
- [品牌攻略]-大品牌时代的10个“不要
- [营销策划]-别把营销策划玩成益智游戏
- [营销策划]-中国传统企业在大互联时代
- [品牌攻略]-让消费者参演你的品牌故事
- [营销策划]-当下营销乱象
- [营销策划]-工业品营销,你喊错人了!
- [品牌攻略]-做品牌千万别做小三
当前位置:中国广告人网站--->品牌营销栏目--->营销案例-->详细内容
营销失败的传播学观点
作者:佚名 日期:2003-4-5 字体:[大] [中] [小]
-
传播是信息的流动过程。在营销过程中,企业的决策必须依赖对现有市场环境--政府政策、消费者、竞争对手、渠道、终端、媒体等信息的准确把握。只有决策者掌握了正确、全面的信息,才可能有准确的营销决策。然而,这些信息并不能"自然"到达决策者哪里……
要保证这些复杂的信息能够及时到达决策者,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内部信息传播系统,保证内部传播能够流畅进行。笔者结合自己的策划中经历的成败得失,来分析,企业建立完善的信息传播系统的必要性。
营业员让销量翻一番
某化妆品公司是一家区域性化妆品品牌,在当地经营的历史超过10年,业绩一直不错,但去年销量却下滑了
笔者用了一个礼拜时间,走访了该公司在当地的终端,和营业员、经销商交谈以后,基本弄清楚了问题的原因--该公司去年进行了大规模的企业改组,在此过程中,该公司生产部门人事也进行了大幅调整,原材料采购变化很大,导致产品品质不稳定。
尽管消费者早就把产品品质问题反映到了营业员哪里,但该公司中层变换频繁,基层人员的信息,不能及时到达决策者耳中。这就是销量大幅下滑的原因。
问题找到了,笔者马上主持了一个营业员座谈会,请公司决策层、生产部门负责人、一线营业员参加。会上,在笔者的鼓励下,营业员们反映了大量的产品品质问题。该公司领导层这才如梦方醒,很快解决了品质问题。两个月后,该公司的销量就恢复到了以前的水准。在笔者帮助下,该公司还建立了健全的内部信息传播系统,最近几个月,该公司的销量一直在平稳上升。
分析:企业应保证基层销售人员从消费者反馈过来的信息,能够尽快被决策者了解。通过减少管理层次、提供适当激励措施,就能够改善企业内部传播系统,让信息的流动更加快速有效。
外行决策让3000万元打水漂
熟悉保健品行业的都知道海尔集团曾经推出过一种保健食品--海尔采力。从哪个方面看,该产品都应该成功,抗疲劳保健品尚未有领导品牌;该产品效果好、设计的很漂亮;海尔品牌的巨大价值;海尔集团的强大经济实力。海尔集团在进军保健品行业时,同样信心百倍,张瑞敏曾许下宏愿:"我们要用海尔的先进经营理念,来改造中国的保健品行业。"
然而该产品投放市场后,投入了上亿推广资金,却只在极少数地区(无锡做的还可以)活了下来。海尔采力的失败,在行业内屡见不鲜。
2001年,沪上一家保健品公司决定推广一种保健食品。
该公司老总以前从事贸易,因为贸易利润下降,决定进入利润更高、屡屡创造财富神话的保健品行业发。
当时,上海椰岛鹿龟酒非常畅销,该公司也投入巨资推广了一种保健酒。老总虽然对保健品行业有所了解,但还非常浮浅。尽管该公司聘请了一些保健品从业人士,给他们相当高的待遇,但他们的意见却不能被老板否决。后来这些人干脆不提意见。要不离开公司,要不就对老板言听计随。按照该老板的意见,该公司很快制定了一套方案,很草率地开始了广告轰炸。半年投入3000万元后,该公司迅速倒闭。
笔者还曾经为上海一家保健品公司服务,该公司老总以前在家电流通行业,叱咤风云。后决定进入保健品行业发展,自决定进入保健品行业到现在,已经超过1年,先后有10来家策划公司和其合作。但该老总不听取意见、固执己见的作风,让合作伙伴一个个离去,连代理方也终止了和该公司的合作协议。忙了一年,投入了三百万资金,该公司的收获是,直到现在还在寻找新产品。
分析:
新入行的公司,因为对行业不够了解。其老板一定要不耻下问,听取行内人士、专业人员的意见。一意孤行的代价,往往是血本无归。
传播是信息的流动过程。在营销过程中,企业的决策必须依赖对现有市场环境--政府政策、消费者、竞争对手、渠道、终端、媒体等信息的准确把握。只有决策者掌握了正确、全面的信息,才可能有准确的营销决策。然而,这些信息并不能"自然"到达决策者哪里……
要保证这些复杂的信息能够及时到达决策者,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内部信息传播系统,保证内部传播能够流畅进行。笔者结合自己的策划中经历的成败得失,来分析,企业建立完善的信息传播系统的必要性。
迷信4A公司的代价
沪上一家小有名气的中型保健品公司,该公司在2000年的补钙热潮中,曾成功运作过一种儿童增高类产品,年销售额曾达数千万元,已经完成了原始积累。该公司去年推出一种植物雌激素产品(大豆异黄酮)。该类产品适用于中老年妇女,属常规保健品,适用人群多,在美国销量也非常客观(最近,该类产品已经成为市场热点)。
庞大的市场、效果良好的产品、国外同类市场的成功……不管怎么看,该公司都做了一个正确的决策。一旦运作成功,企业将会挤身一流保健品公司行列。
为了确保成功,该公司请来了上海某4A广告公司作为合作伙伴。该公司老总比较迷信4A公司的专业服务,对4A广告公司的策划工作不加干涉;对于企业内部员工的意见,不能正确听取。
而4A公司的人员认为"我们更专业",一旦听到企业内部员工提出建议,马上就是"你们什么都不要管,我们做的东西肯定没有问题"。结果,按照该4A公司提供的方案,该公司在上海投入2000多万元广告费后,只产出了50万元销量。现在该公司已陷入困境,濒临破产。
分析:
企业内部的员工可能不够专业,但他们对行业、对企业、对市场、对消费者的了解,却极为珍贵,他们的观点、信息对于制订出成功的营销方案弥足珍贵。
企业需要咨询公司、广告公司、策划公司提供更专业的服务,但这些外部公司能否在与企业合作成功,仍然要看这些外部公司是否能够整合企业内部资源,是否能够通过这些员工,迅速的了解企业的产品、所处的行业等。和4A公司尤其要注意不能迷信他们的"专业",迄今为止,外来的4A广告公司和中国的保健品企业还没有成功合作的先例。
在上面的案例中间,企业因为迷信4A公司,压制内部员工建议;而4A公司对中国的保健品行业了解不多,又不重视企业内部资源的利用,自然不可能成功--因为在营销上,只存在贴身的订做,从来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"真经"。
不要压制员工意见
某保健品公司,曾成功运作过很多著名品牌。该公司决定推广一种保健食品,老板根据自己的经验,制订了一套营销方案。因为该老板已脱离一线市场很久了,其方案根本不适合当时的市场状况。
尽管该公司营销部的员工、合作广告公司均认为这种方案脱离市场实际情况,很难成功,但员工们不敢反映自己的意见--主要原因是,该公司老板为维护自己的权威,不喜欢听部下的负面意见。而广告公司为了保持合作关系,不愿意忤逆老板。
结果该公司在新产品试销中浪费了数千万元,终于让老板得出此路不通的结论。按照部下的意见调整方案后,该产品很快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应。
分析:
企业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,应该确保公司员工能及时将他们收集的信息反映给管理层;而在企业进行营销决策的时候,企业则应该让内部的员工,能够畅所欲言,将其观点通过书面、面谈等方式,汇报给决策层,以便决策层参考。
作为公司老总,要想办法鼓励员工们提意见、发表见解,不能压制员工的意见。所谓的维护权威,因该来自业绩,而不是来自压制意见。不管怎样聪明,一个人的思考,都无法比得上集体智慧。
在上面的案例中,该公司老总因为不重视企业内部员工意见的价值,不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看法,结果损失了数千万元的资金。
企业进行营销活动过程中,其决策必须依赖对现有市场环境--政府政策、消费者、竞争对手、渠道、终端、媒体等信息的准确把握。只有决策者掌握了正确、全面的信息,才可能有正确的决策。
然而,准确全面的信息,也并一定带来成功的营销。营销是否能够成功,还取决于企业和外界是否能进行高效的传播。而企业能否和外界进行高效传播,还依赖于企业进行传播的专业化程度。
案例一:你的广告有效吗?
2001年底,太太药业开始在上海推广汉林清脂。降血脂市场是保健品行业公认的下一个热点。目前高血脂症发病率快速上升,潜在市场庞大,而该类产品迄今尚无领导品牌。太太药业在合适的时候做了合适的事情。可是汉林清脂在上海的表现却不够理想。
是投入不够?一段时间内,太太药业的电视广告天天都能看到,太太还在上海投入了不少路牌广告;是广告创意不佳?只要看过一次,就能记住"每天清一清,血脂不再高!"是目标人群不明确?任达华的话明白无误的指出了汉林清脂的目标人群"压力大、应酬多"的中年男性人群。但汉林清脂却失败了。
原因很简单,降血脂产品没有领导品牌,缺乏市场教育工作。而15秒钟的电视广告无法和消费者进行深入沟通。消费者记住了广告,但是这些广告却没有效果--失败在所难免。(最近,汉林清脂已经调整了广告策略,开始在平面媒体上投放广告。)
广告无效还包括广告记忆度低、广告创意不佳等。
案例二:目标消费群体能够接触到吗?
企业收集到足够的信息后,选准了目标消费群体、设计了创意良好的广告。这时候重要的就是媒体投放了。
默沙东公司在中国推广的防脱发药品--保法止,2000年左右就开始在中国推广。最近笔者注意到该公司一直在上海投放广告(尽管密度比较低)。令人惊讶的是,该公司选择的媒体包括《上海壹周》、《申江服务导报》。保法止的用户难道是一些20岁--30岁的白领人群,而且女性居多?如果不是,保法止一半的广告费就浪费了。
案例三:你的几个声音?
上海某保健公司生产的一种保健饮料,其主要功能是抗疲劳。在笔者的印象中,该公司的广告先后聘请了范志毅、谢晖作为形象代言人,广告词变来变去。现在,该公司干脆改掉了产品的名字。直到目前,该产品仍毫无起色。
同是保健饮料,红牛的广告词一直是"渴了累了和红牛",红牛的广告也很少变化。现在红牛是中国销量的保健品饮料。而该公司还有待冲出上海。(该公司的广告变化频繁的原因,不仅仅是不能用一个声音说话。更根源是,该公司根本不了解保健品行业的运作规律)
化妆品行业内,羽西凭借"转为亚洲女性设计的化妆品"迅速走红,但是现在羽西对于让自己走红的亚洲概念,似乎强调的越来越少。如果有一天,羽西忘记了自己的定位,那也就是羽西没落的日子。
案例四:你的费用有多少?
化妆品行业的广告有个有趣的事实,就是美宝莲、兰寇、玉兰油、曼秀雷敦大品牌的广告,必定是美女头像加上众多产品的照片,文字说明极少。这样的广告毫无创意,除了有一定的提醒作用(效果一般),简直毫无用处。
大多数中国化妆品公司在像大品牌学习,一样开专柜、用美女做广告。这些学习开专柜、美女广告的本土的化妆品公司,没有一家靠这些大品牌的法宝成为领先企业(到是有不少公司破产)。而可采采用保健品炒作方式一跃崛起;舒蕾靠终端促销成为洗头水的老二;索芙特靠着夸张的文字广告傲立不倒……
可采告诉我们:如果没钱,就不要学习有钱人。做传播一定要量力而行,寻找属于自己的传播方法。对中国的企业,更要考虑记忆度高、创意大胆、能够快速产生销量的广告--所谓的锐利营销模式,而不是学习大品牌。
企业怎样有效进行外部传播
企业对外部的传播,涵盖太广。这篇文章集中在广告宣传上面。然而产品包装、渠道选择、价格定位、公关、广告、销售促进、人员推广,种种活动都是一个整体,都在对外界进行着传播。要一篇文章解决,并不现实。
中国的化妆品、保健品企业,绝大多数都面临着资本不足、研发能力弱、品牌积累不够的情况。那么营销,特别是促销往往是决定企业兴衰的决定因素。
如果你的企业资本不足(特别是化妆品企业),那就试着选择锐利营销模式,用准确的定位、清晰的形象、独特的概念来包装产品,选择篇幅小然而能够快速带动销量的广告来进行宣传。只有想可采、索芙特一样不落俗套,才有可能成为行业领导企业。
作者: 陈奇锐